教育課程:我們讀書是需要如此的

教育課程 1241 2022-07-11

讀書方法

  我國古代有位學者,中年手不釋卷,學富五車,他就是明末著名學者顧炎武,使別人奇怪的是,他每年只用九個閱讀新書,而用三個月讀已讀過的書,這是什麼緣故呢?他說這是在溫習嗎?它所采用的就是格時學習法。因此他學過的知識能融會貫通,記憶牢固。三國時董運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就能對書中的內容加深理解。如果只願意向前,而不願意革時重複,書讀了不少,但增長的知識卻不多,領會不到人家獨具匠心的地方,讀書也就沒有作用了。第三,格時讀書可以獲得新知,溫故而知新,這句名言很精辟地說明了溫習已學過的知識和獲得新知識的關系。只有讀的次數多了,了解得深刻了,才能不斷的發現新東西,反過來又能貫通和鞏固所學的新知識,最後有所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在文藝方面經常讀歌德萊辛莎士比亞,但丁和塞萬提斯等世界名作家的作品,而且能整段整潔的背誦。他還對自己做了一條重讀的規定,就是對希臘悲劇作家艾思奇拉留斯的希臘原文著作,每年都要重讀一次,每次重讀還做筆記。由此看來,批判和吸取借鑒和創新繼承和發展,也是建立在對前人的知識溫習滲透的基礎之上的。格時讀書法確實是一種了解書中真諦,獲取新知識的好方法,但還需要掌握這幾種方法的幾種形式,才能使格時反複的閱讀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格時反複要及時,反複的時間不要隔得太長,等到忘了以後再讀,這樣等於重新讀。讀書要想效果好,及時反複最重要。一般來說,反複的時間最好安排在第一次教育介護後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個月後分次進行。二要分散溫習,要注意合理安排,既要合理組織溫習和分配的時間,開始溫習次數要盡量多些,時間間隔要短一些,內容相對少一些,以後再慢慢的減少次數,延長時間,擴大溫習范圍。三,有選擇有重點的格時反複。我們提倡反複讀書,當然也不能做形而上學的理解,哪些有價值的書才需要反複。而且在讀書時要找出重點去反複,這樣把最精煉的東西提煉出來,這樣才能把握住精髓,收到預期的效果,才能把知識變為自己的財富。四創造性的格時反複反複,絕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這會使反複變得枯燥無味,事倍功半。反複中要不斷地增添新信息,把過去讀的和今天讀的感受加以比較分析提高,激起思考的活躍和創造性,求得每一次重複有一次新的創新。總而言之,格時反複讀書有時是一件非常痛苦枯燥的事兒,必須有毅力有恒心,要不厭其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第二講,標記精讀,讀道經處,標記讀書法。清代畫家鄭板橋,他說,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用途,多圖案而常聽到有家長這樣教訓孩子,瞧瞧某某某多麼會讀書,多麼愛惜書本。

  學校資格一個學期下來,教科書還是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哪像你裏面亂七八糟畫滿了鬼畫符。當真是看完一本書以後,裏面無半點勾畫標記,整潔如新書方式好的嗎?其實不然。讀書的實質是要掌握書中要義,在閱讀過程中勾畫重點,勾畫家具標記疑問,就是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並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的過程,是在分析思考中讀書的一種表現。這樣標記精讀,反複閱讀,書髒一點破一點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孔子晚年喜讀易經,反複研讀,以至把捆書的牛皮繩子都磨斷了三次,留下了韋編三絕的佳話。這恰恰是把讀書吃透狀態下的破。相反地。讀過一本很好的書,而她依然幹淨如新。那麼雖是讀過,卻如同未讀,因為書中的內容未必在你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曾被稱為書瘋子的惲代英,對好書迷戀得如癡如醉,她看到有的青年買了書包的整整齊齊,保存得一塵不染,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真愛書。他告訴青年們,要把書讀破,讀書時認為好的地方為他答幾個記號,他認為這筆把書保存得幹幹淨淨,要有益得多。當然惲代英所說的把書讀破,並不是簡單地只把書看破了。這個破字包含著鑽破石破的意思。惲代英正是這樣讀書的,他廣泛涉獵各方面的著作,對同一類的書也要同時讀幾種,以互相印證,判斷正誤。直到把書讀破,變成自己的血肉。

  確實,占有一本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花錢把它買來而擁有占有權,另一種是把書中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一部分,而擁有絕對的使用權。對於我們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言,需要的便是把書本上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血肉。南宋理學家朱熹說過,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心去體會,切不可粗心,去盡皮方見肉,去筋肉封建股,去進古方見隋。要想尋得書中的精髓,就要善於標記精讀。讀書動筆標記是一代學人重要的讀書常用方法。可以說在書上勾勾畫畫是當代學人在讀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每個人所用的標記號又不盡相同。錢鍾書少時有邊讀書邊加圈點的習慣。他早年在清華園求學時,曾讀遍清華圖書館的書籍,在一報報看書過程中,他喜歡用又黑又粗的鉛筆畫下佳句妙句。後來據他的同學講,清華圖書館裏有標記痕跡的書,皆出自此君筆下。毛澤東每讀一本書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畫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早年他讀報而生著,蔡元培一的倫理學原理,全書逐字逐句都用毛筆加以圈點,單杠雙杠三角叉等符號。延安時期讀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列寧選集國家與革命,列寧關於辯證法的筆記,斯大林選集等書,許多段落章節都做了圈點和勾畫。50年代初開始一直陪伴他的一套乾隆十二年五音殿版線裝24史,凡850冊,每冊都有他圈點勾畫的標記。

  有名的學者如此讀書,我們讀書更需要如此。如果說能夠將所學存在腦海裏,且揮發自如,才真正是屬於自己的知識的話,那麼無疑這種知識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標記精讀的讀書方法。讀一本重要的書要仔細的去讀,要邊思考邊讀。這樣精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些地方會有疑問,想標記,一些個妙句想勾畫,有些重點和難點想圈畫,實際上這樣做就是標記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