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很多人將惡性循環腫瘤可以視為“不治之症”,甚至談癌色變,但其實,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研究雖然呈不斷發展上升的趨勢,它的死亡率卻有所影響下降。隨著我國乳腺癌篩查和綜合進行治療技術手段的不斷學習進步,乳腺癌的治愈率也不斷得到提升。早期發現乳腺癌(0期和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方面已經實現高達95%以上。可見,乳腺癌組織並非是“不治之症”,關鍵是我們要做到能夠早發現、早治療。
這些類型的婦女很容易患乳腺癌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是女性,而這些女性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有家族病史
在乳腺癌患者中,家族性乳腺癌占20% -25% ,遺傳性乳腺癌具有明確的遺傳基因,如 BRCA1/BRCA2基因,占5% -10% 。因此,與沒有家族病史的婦女相比,有乳腺癌親屬的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
2.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的月經史也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結合相關,乳癌復發存活率一般來說,女性患者月經初潮早(<12歲)、絕經晚(>50歲)是公認的乳腺癌具有發病的危險環境因素,初潮開始年齡每推遲1年,乳腺癌主要發病進行風險可以降低5%,而絕經年齡每推遲1年,乳腺癌疾病發病機制風險將增加2.7%。
3.未育或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未生育的婦女或第一次足月分娩時年齡在30歲以上的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較高,而墮胎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外,分娩後母乳喂養是乳腺癌的一個重要保護因素,母乳喂養次數越多,乳腺癌發病時間越長的風險越小。
4.高齡
年齡的增長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不同年齡段乳腺癌的發病率不同。乳腺癌的發病率在40歲以下約為0.4%,40-59歲以下為3.86%,60-69歲以下為3.51%,70歲以上為6.95%。所以建議女性40歲以上,最好每年一次。
5.長期發展使用一個含有外源性激素的產品
性激素是重要的致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過程中可影響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因此,女性長期接觸外源性激素,例如長期使用含有化妝品或保健品的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和激素替代療法(特別是雌激素、孕酮組合) ,可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6.有乳腺疾病史
一些研究表明,有良性乳腺疾病史的人,尤其是伴有非典型增生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其中,肺葉和導管的非典型增生可使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4-5倍。
7.不良生活方式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會引起內分泌代謝的改變,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肥胖也是乳腺癌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體重指數(BMI = 體重(kg)/身高(m2))增加5個單位,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增加12% 。此外,飲酒、吸煙,包括被動吸煙,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8.長期精神狀態不佳
長期處於緊張、抑鬱等不健康心理狀態的女性,也會因為不良心理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學會自我檢查,識別乳腺癌的早期跡象。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越早發現,治療時保留乳房的機會就越大,以後可以發生風險轉移、複發的幾率就越小。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方法尤為具有重要。女性朋友們要學會自查乳房,一旦我們發現有以下功能異常時,應提高警惕,它們有可能是由於乳腺癌發出的早期控制信號。
乳房腫塊: 乳房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無痛、硬、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動性差,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乳房上象限腫塊外,應警惕。
乳房酒窩征:乳房表面皮膚出現一個小凹陷,像小酒窩一樣。
乳房皮膚改變:乳房皮膚橘皮樣改變、皮膚衛星結節或皮膚潰瘍和炎症改變。
乳頭溢液:無色、乳白色、黃色、棕色或血性乳頭溢液發生在非妊娠和哺乳期。
乳頭變化: 乳頭表皮糜爛、破裂或濕疹樣變化、乳頭凹陷、傾斜等。
區域性淋巴結病:腋窩或鎖骨的異常淋巴結病。
當然,雖然乳房的自查能幫助我們可以及早發現其中一部分的乳腺癌,但是,對於一些病灶較小的乳腺癌,臨床上往往因為沒有一個明顯症狀,需要通過分析影像學的檢查工作方法發展才能不斷發現,所以,篩查是目前我國乳腺癌預防的唯一選擇,對於前面所提到的高危人群,建議最好能每年進行學習一次乳腺相關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