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教育課程 302 2020-09-03

各國兒童教育理念的特點

中國和外國的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對社會有才能和幫助,但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如創造力和個性、逆境和高水平的文明等等,而且不能只是留下來餵養他們的孩子,讀更多的書和寵愛他們的孩子。

許多有過國外生活經歷的人,都深深體會到不同國家兒童教育的差異性。下面看看外國人對幼儿教育硕士课程中更注重什麼,咱們有什麼可藉鑑的。

快樂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在廚房裡玩

意大利

意大利以純正的蒙氏教育聞名,其實除了針對幼兒的蒙氏教育理念,意大利的大中小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良好配合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意大利人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意大利父母不會強制孩子做任何事,尊重他們的選擇,不讓他們覺得自由被侵犯。

深受蒙式教育熏陶的意大利人對小孩子非常友好,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對小朋友充滿熱心和愛護,也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小朋友。

意大利因其豐富的博物館、歷史建築而聞名,而且為了使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歷史和文化,意大利文化遺產部關於未成年人參觀博物館等的條例(dm111/2016)規定了"國家公園、洞穴、展覽、博物館、紀念碑等",其中規定18歲以下的人可免費"觀光"。

英國

英國早期教育是三個主要領域是:溝通和語言,身體的發展,個人、社交和情感的發展。早期教育提倡"play and learn", 也就是讓孩子從遊戲和玩樂中去學習和探索世界。英國幼兒園: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義的方法傳授知識,以小組和個別指導為主,嬰兒可以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來獲得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

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瑞士

瑞上學前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兒童學會通守紀律,幫助學前兒童完成由家庭到學校的自然過渡,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教育大綱規定幼兒園要完成七項教育內容:社會教育、感覺訓、智力教育、遊戲和算術、技練習、音樂教自和體育。

在瑞士的幼兒園裡,孩子們吃飯時,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大點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點的則用手抓著吃。吃飯時間結束,如果沒有吃完,飯菜也會被工作人員收走。

他們認為,如果孩子餓了,他就會吃飯。他不會做任何事情,他的父親和母親只會在必要時給予鼓勵和暗示,父親和母親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不會接管,因為這會抑制他的獨立行為。性格抑鬱的孩子只會做別人做的事情,不會做別人沒做的事情,從而失去創造力。因此,瑞士父親和母親讓孩子吃自己的飯,也是對他獨立行為的尊重。

法國

在法國父母眼裡,再小的孩子也是有人格的,也是和大人平等的。使用尊重的口吻與孩子溝通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從小就被人尊重,同時,孩子也從中學會了尊重別人。

法國幼兒園:家和學校的結合非常緊密。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點。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佈局和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由幼兒園說了算的,而是要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家長委員會討論決定;每個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都很小,老師們會利用父母的接送時間及時溝通,以便在教育中更好地相互配合。

美國

注重逆境塑造獨立性格,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臥室裡,徹夜亮著驅逐黑暗。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里道一聲晚安就走,孩子 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佈置整理自己的房間。

美式早教機構適合0-6歲的孩子,尤其適合0-3歲,美式早教的活動器材對孩子的大動作發育特別好。

音樂和藝術啟蒙也是美式早教的特點之一,在美式早教中,老師會針對孩子早期的樂感和自由玩耍型藝術創作,培養孩子的興趣,並對家長進行指導。

美式教育中對孩子獨立個性的尊重非常強,以至於在美式教育早期老師更鼓勵"放飛自我"形態。

以色列

猶太教育鼓勵孩子提問題,然後再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研究。在以色列,沒有所謂的好學校壞學校之分,學校的目標都是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而不是提高成績。

學校沒有考試和作業,而主要通過老師觀察和記錄每個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定期跟家長溝通。

日本

日本的幼兒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進行的。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上教寫作、算術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孩子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通過集體生活融入社會。

日本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在嚴寒的冬天裡,家長或學校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

小孩子滿3歲以後,幼兒園"散步"的活動便多了起來。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刮大風,只要不下雨,就不屬於惡劣天氣,老師照樣帶孩子們去散步。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背著包。

韓國

韓國的“有序的不分年齡人人受教育”是一種家庭和社會的全方位的兒童教育活動。其主要內容是敬老孝,讓孩子從小就增強尊老的意識。例如,不要和老人並肩行走,而是走錯一步;比自己大一代的人應該被視為父母;當人們相互交往時,他們應該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等等。這些對孩子的嚴格要求直接影響了他們長大後的行為方式。韓國學生對老師很少表現得粗魯,對父母也很尊重,這都是由於早期的“老幼有序”。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亞洲的教育重鎮,其教學體系和質量一直備受認可。孩童時期是培養孩子思維和習慣的黃金時間,而新加坡在教育體系支持下,注重健全孩子人格,發展孩子潛能,塑造孩子個性。主要發展孩子的語言技能,基本數字概念,社交技能,創意,音樂欣賞以及戶外活動等幾個方面,以促進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

新加坡的幼兒園會成立各自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會定期去全世界著名幼教機構學習最新的課程理念,並根據理念和課程定期修改幼兒園教學的內容。

而且新加坡幼兒園的課程強調直觀性,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從實際出發。比如課程的設置更多的是實景、實物,而不是藉用機器設備表達內容。

德國

培養孩子擁有抽象思維的能力,會為以後的更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德國,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益智活動是早教課程培養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主要形式。繪製地圖是德國人的獨創。在海濱的沙灘上,常常可以看見幼兒在父母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而在很多早期教育學校,孩子們也在老師的啟發下開始用圖形表現抽象的事物。

奧地利

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遊遊戲等,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裡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裡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遊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並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丹麥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托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丹麥人的核心價值觀——海格,代表著一種享受和舒適的狀態。丹麥的孩子成長非常自由。自由在於人們從你出生開始就關心你。幼兒園的窗戶設計的高低不同,適合不同年齡和身高的孩子觀察外面;自由在於它的“有意”,幼兒園的地圖貼在地上或地板附近,方便孩子找位置;來自孩子的自尊和信任,幼兒園玩具使用高質量的經典設計,如打擊樂器,可以在不了解工作人員的情況下演奏,因此學習不是障礙;自在來源於目標設定,在上自由戲劇(即興戲劇)的時,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詢問孩子的心情、興趣,孩子的自我表達會推動戲劇的產生,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低齡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丹麥,你會有這樣學習的體驗——原來學習的過程沒有指責和羞辱是可以實現的。